AI热潮会重蹈25年前电信泡沫的覆辙吗?

AI热潮会重蹈25年前电信泡沫的覆辙吗?

你知道吗?25年前,有一家叫朗讯的公司,市值一度高达2400亿美元,相当于今天的5000多亿美元。但短短几年后,它的股价从65美元暴跌到不足1美元,跌幅超过98%!这不是科幻小说,而是2000年那场电信泡沫的真实写照

今天,当我们看到AI公司动辄签下千亿美元的订单,OpenAI的估值飙升到千亿级别时,历史的相似性让人不寒而栗。AI会是下一个泡沫吗?让我们用最简单的话,讲讲这个关乎你我钱包的故事。

2000年:那场让无数人倾家倾产的灾难

泡沫是怎么吹起来的?

想象一下,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个政策,让任何人都可以开电信公司。这就像突然告诉你,任何人都可以开饭馆,而且政府还强制麦当劳必须把厨房借给你用,以成本价!

结果呢?短短几年,冒出了300多家新电信公司。每家都说:"互联网流量每90天翻倍!我们要铺设更多光缆!"投资人听了,眼睛都发绿了,拼命往里砸钱。

但这里有两个致命问题

  1. 需求被严重高估了:所谓"90天翻倍"只是局部短期现象,真实增长每年"才"翻一倍(这已经很快了!)
  2. 技术进步太快了:新技术让一根光缆能传输的数据量增加了几十倍。结果就是,大家铺了足够绕地球3200圈的光缆,但90%都没用上,永远埋在地下成了"暗光缆"。
就像你开了个饭馆,准备了100桌菜,结果只来了5个客人。

崩盘是怎么发生的?

  1. 第一阶段:美联储加息(2000年初)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突然说:"股市太疯狂了!"然后开始加息。这就像给过热的火锅降温,但降得太快,汤都洒了。 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见顶后,短短一年跌了60%,最惨时跌了78%。那些明星互联网公司,一个月内跌掉70-80%
  2. 第二阶段:订单崩塌(2001年) 电信公司们突然发现:完了,没钱了!股票跌得不值钱,债券也借不到了。于是纷纷削减采购计划。 朗讯思科这些设备商傻眼了。昨天还说要大采购,今天就说不买了?但为时已晚,他们已经囤了大量库存。
  3. 第三阶段:全面崩溃(2001-2002) 最可怕的来了!这些设备商当年为了抢订单,不仅卖设备,还借钱给客户买设备(这叫"供应商融资")。 结果客户破产了,设备商不仅收不回货款,连借出去的钱也打了水漂。朗讯一年就坏账了200多亿美元! 更可怕的是,很多公司开始爆出财务造假。WorldCom安然这些巨头纷纷倒下,投资人彻底绝望了。

今天的AI:三个危险的相似点

相似点1:过于乐观的预期

当年说的是: "互联网流量90天翻倍,铺再多光缆都不够!"

现在说的是: "AI是新电力,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美元!"

黄仁勋(英伟达老板)说,未来5年AI基础设施市场将达到3-4万亿美元。OpenAI一家公司的采购计划就超过1万亿美元

这是什么概念?2024年全球所有公司买设备和盖厂房的钱加起来也就4万亿美元。OpenAI一家公司的采购计划就占了四分之一!

相似点2:疯狂的循环融资

这是最危险的部分。让我用大白话解释:

当年的模式:

  • 朗讯对电信公司说:"买我的设备吧!没钱?我借你!"
  • 电信公司买了设备,欠朗讯一屁股债
  • 朗讯在财报里写:"我今年卖了好多设备!"(其实都是自己的钱)
  • 投资人看了说:"朗讯真棒!"给朗讯更多钱
  • 朗讯又借给更多客户...

现在的模式:

  • 英伟达给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:"买我的GPU吧!"
  • AMD对OpenAI说:"我送你10%的股权,你买我的芯片吧!"
  • CoreWeave说:"我也送你股权,你用我的云服务吧!"
  • 这些公司再用这些钱...买英伟达和AMD的芯片

看出来了吗?钱在几家公司之间转圈圈,就像击鼓传花

相似点3: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

当年: 朗讯的前三大客户占了37%收入。这些客户一破产,朗讯立刻完蛋。

现在: 英伟达的前4大客户占了46%收入。而且OpenAI一家公司就买了超过50GW的算力(相当于让美国数据中心总算力翻倍)!

如果OpenAI出问题,整个AI产业链都得地震。

但也有四个乐观的理由

别被吓到了!历史不会简单重复。这次确实有些不一样的地方:

  1. AI公司的财务更健康 当年那些电信公司,基本都是"负现金流 + 巨额债务",靠不断借钱维生。 现在的AI公司虽然也烧钱,但:
    • OpenAI今年营收130亿美元,而且在快速增长
    • 其他AI公司背后都有"金主爸爸"(Anthropic有亚马逊和谷歌,xAI有马斯克)
    • 投资主要是股权,不是贷款(所以不会像当年那样突然爆出天量坏账)
  2. 没有"掠夺性贷款" 当年朗讯、思科为了抢客户,给那些明明快破产的公司借巨款,条件还特别松。 现在的供应商融资虽然金额大,但都是给OpenAI这种明星公司的,相对理性。
  3. 美联储不会"主动刺破泡沫" 2000年格林斯潘主动加息刺破泡沫。现在美联储面临不同情况:
    • 就业市场在变弱
    • 但经济增长还行(AI投资带动的)
    • 所以美联储可能继续保持宽松,不会主动"捅破"
  4. 没有"暗GPU" 这是最重要的! 当年90%的光缆铺了没用,成了"暗光缆"。现在GPU利用率在50-70%,还在供不应求。这说明需求是真实存在的,不是幻觉!

终极问题:AI能赚回这些钱吗?

让我们算笔账。如果AI行业要花3万亿美元建设:

  • 每年折旧需要约9000亿美元(GPU用3年就过时了)
  • 投资人要求30%回报率
  • 那么AI行业每年需要赚2万亿美元利润

假设利润率30-60%,AI行业每年需要创造3.3-6万亿美元营收

这是什么概念?

  • 全球汽车行业年营收:4-5万亿美元
  • 全球广告行业年营收:8000-1万亿美元
  • 全球手机行业年营收:5000亿美元

换句话说,AI必须比汽车行业还大,比广告行业大5倍,才能对得起现在的投资!

如果全球有10亿AI用户,每人每年要花3300-6000美元在AI上。想想你一年在手机、电脑、软件上花多少钱?AI要你花更多!

我的看法:谨慎乐观,但要警惕

短期(1-2年): AI热潮可能还会继续。GPU供不应求,美联储不会加息,FOMO情绪浓厚。但已经有泡沫迹象了。

长期(3-5年): AI必须证明自己能创造足够价值。如果做不到,就会重演2000年的悲剧。

历史的教训是: 技术革命是真的,但泡沫也是真的。它们总是结伴而行。

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

  1. 不要ALL IN: 无论多看好AI,也别把全部身家压上
  2. 关注现金流: 那些已经赚钱的AI公司更安全
  3. 分散投资: 不要只买AI股票
  4. 长期视角: 如果相信AI的未来,准备持有10年,而不是追涨杀跌
  5. 留个心眼: 当出租车司机都在讨论AI股票时,可能就该小心了

记住:在别人贪婪时恐惧,在别人恐惧时贪婪。

历史不会重复,但会押韵。2000年的电信革命是真的,但泡沫也是真的。今天的AI革命也是真的,但泡沫呢?

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

数据来源:

声明: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和历史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决策需谨慎。


作者:Leo Wang(王利杰)
天使投资人 | PreAngel Fund
个人网站:
leowang.net